当前位置 >> 市县介绍

南海诸岛-东、西、中、南沙群岛

发布时间:2018-03-02 09:30:21
    南海诸岛位于中国的南端,是南海中中国所属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南海诸岛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黄岩岛,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随着空、海交通工具及设备的发达,人们游览南海诸岛风光的愿望不久将会得到实现。

    历史

    我国南海渔民早在那里捕捞生活、开发命名,政府行使管理,自汉、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资料文献记载。特别是宋代曾派水师巡视,正式将南海诸岛划归中国版图。元代派著名地理学家郭守敬在南沙进行天文测量。明代郑和下西洋,标绘过诸岛地理位置。清代宣统年间,曾派广东水师赴西沙查勘,刻碑升旗。第二次世界大战,南海诸岛一度被日本侵占。日本投降后,1946年中国政府派员乘多艘军舰,分别前往东沙、西沙,南沙群岛进行接收。为较大的岛命名竖碑。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在西沙的永兴岛上设有“海南省人民政府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五星红旗飘扬在办事处大楼的上空。

    气候

    南海诸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加上空气洁净,阳光明媚,紫外线格外强烈。

    西沙太阳直射时间多,日照长,年平均气温26.5℃,一月最冷,平均气温23℃,六月最热,平均气温29℃;日气温最高31℃,最低21℃;雨季为每年5~6月份。

    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北、范围最小、基座最浅的一组群岛(广东省管辖),它坐落在南海北陆坡,水深约300米,基底为燕山期褶皱的东沙台阶上。台阶东南前缘有东沙礁,礁西侧有东沙岛,台阶西北后缘有水深50、60米的南卫滩和北卫滩。东沙岛地处热带北部,故这里是南海中气温变化梯度最大的海区。冬季处于东北季风风口,故有“风窟之称。夏、秋季又受台风影响。东沙岛年降水量为1459毫米。东沙群岛海流复杂,黑潮暖流南海分支终年自东向西流。冬季又有自西向东流的南海暖流。季风漂流,冬季流向西南,夏季流向东北。夏季又有涌升粤东的上升流。

    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包括南海西陆坡上的中沙大环礁,中央海盆的黄岩岛,宪法、中南暗沙,以及北陆坡的一统、神狐暗沙。只有黄岩岛有礁石露出海面,其他均淹没在水下。大环礁东侧为中沙东大断裂,因此形成深达4000米的悬崖峭壁,海流至此被挡而上升,掀起海底营养盐,吸引鱼群来此索饵,是一个天然渔场。海区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7.1℃~27。8℃,用于发电的温差资源非常丰富。海区又是热带气旋发源地之一。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和中沙群岛之间,它发育在西陆坡水深900~1000米的西沙台阶上基底是前寒武纪古陆块(基岩为前寒武纪副片麻岩)。西沙群岛包括永乐、宣德和东岛三大环礁、5个中、小环礁。西沙群岛陆地较多,共有21座珊瑚岛、1座火山岛和7座沙洲。总面积约为8平方千米。永兴岛年平均气温为26.5℃,年降水量为1505毫米,海区也是热带气旋发源地之一。

    西沙热带海洋动物,清澈透明的海水,洁净神奇的海底世界,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珊瑚群,是海上游览和海底观赏的最佳场所;栖息着几十万只美丽的白鸟,经常有野牛出没的东岛,以及像一串串珍珠镶嵌在西沙的七连屿,为开展旅游观光提供了优越的场所;永兴岛上的将军林、收复西沙纪念碑、南海工程纪念碑、海洋博物馆、西沙展览馆、兄弟庙等,也有较大的旅游价值,是南海诸岛的主要观光区,我们将对西沙作一详尽介绍。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范围最广,礁滩最多的一群,陆地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多数岛礁发育在南海南陆坡的南沙台阶上,只有少数暗沙和礁发育在浅海大陆架上,陆地较集中于中北部。其余海区陆地更小,东部只有马欢岛和费信岛,西部唯一的岛屿是南威岛,南部没有岛屿,只有一个安波沙洲,另有暗滩,暗沙、暗礁广布,太平岛年平均气温27.9℃,最冷月为26.8℃,年降水量为1842毫米,雨季长达7个月(6-12月)往南雨量更多,雨季更长,向终年多雨的赤道热带过渡。南沙群岛南端属赤道热带,那里不受台风的影响。(海南台办)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