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琼台往来

诗人洛夫,躺在了时间里

发布时间:2018-03-27 08:48:09

    2016两岸诗会“桂冠诗人”颁奖典礼在台湾佛光山举行,洛夫先生(右二)站在领奖台上。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16年,两岸“桂冠诗人”洛夫在台湾。

洛夫给同获“桂冠诗人”的海南诗人雁西题词。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洛夫,原名莫运端、莫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前往中国台湾,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于今年3月19日凌晨在台北逝世。洛夫与余光中在台湾被称为“文坛双星,是台湾诗坛“三巨柱”(罗门、余光中、洛夫)之一,一生获奖无数,有“诗魔”之称,2016年获两岸诗会“桂冠诗人”荣誉称号。他先后出版40余部诗集,出版过散文集、评论集等,其作品先后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多国语言。

  诗友海口相聚忆洛夫

  2018年3月19日,在海峡对岸的台北,诗人洛夫辞世,享年90岁高龄。他的作品是海峡两岸共同精神财富,不少诗作广为传诵,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后人若想再与他交谈,再与他亲近,便也只能再读一读诗罢。

  孟春雅集,诗歌之夜。3月24日晚,来自北京、杭州和海南省文艺界的百余名作家、诗人、朗诵者及诗歌爱好者聚在海口,共同追悼诗人洛夫,以做诗、吟诗的方式缅怀追忆洛夫非凡传奇的诗意人生。

  “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著名演诵艺术家胡乐民专程从北京赶来。为现场观众深情朗诵洛夫诗作《边界望乡》,将晚会主题推向高潮。

  “孩子,别说不认识我/这乡音/就是我守护了一辈子的胎记……”(洛夫诗作《回乡偶书》)

  一行行诗歌,一声声吟诵,缓缓散落在海岛春宵的夜色之中,款款诉说洛夫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海南日报记者与洛夫见面,是2016年12月在台湾高雄佛光山,当时他应邀参加2016两岸诗会,并获得“桂冠诗人”称号。那一次,也是两岸诗会第一次走进台湾。

  身着中式立领粗布衫的洛夫先生头发花白,笑容慈祥。讲起诗歌的他,言语柔和坚定,“恰逢中国新诗诞生百年,两岸诗会来到台湾,自此‘两岸诗会’便真正名副其实了。”

  欣然接受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

  “惊悉洛夫先生不幸逝世,海南省台办同仁和海南文化界不胜悲惋,深表哀悼。”两岸诗会组委会执行主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刘耿在写给洛夫家人的悼念信中说道。

  2016年,是两岸诗会在海南成功举办五届后,首次走进宝岛台湾。之所以将“桂冠诗人”奖颁给洛夫先生,是因为两岸诗会组委会深深为洛夫对诗歌、对两岸文化交流的贡献折服。

  当洛夫听到这一消息后,他欣然接受,很高兴,也很看重。“在我们心中,洛夫先生是享誉海峡两岸、在国际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一生潜心现代诗歌创作。”刘耿回忆说,洛夫先生民族情怀深厚,致力弘扬中华文化,为促进两岸交流身体力行,他的作品是海峡两岸共同精神财富,不少诗作广为传诵,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心灵契合,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诗歌恰恰是两岸文化交流最好的途径,因为诗歌是最能打动心灵的语言。

  洛夫先生一生获奖无数,他如此重视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源于他内心深厚的民族情怀。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两岸诗会已成为华语诗坛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和诗歌盛会。

  经历残酷战乱,远离故乡数十载,接受多元文化熏陶,遭遇过重大曲折的人生变化,倒也铸就了洛夫丰富的大人格。“洛夫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他的诗作又是现代诗歌中少有的贯通中西,具有国际影响力,尽显大家风范、诗人本色。”刘耿1982年读到并喜爱洛夫的诗作,他说自己很幸运,后来能因工作关系,与洛夫有更深入的交流。

  2016年,恰逢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在诗意盎然的佛光山,参加活动的台湾诗人洛夫、雨弦等,大陆诗人舒婷、陈仲义等,畅谈中国新诗百年未来的发展,分享个人创作体会,吟诗、话诗、唱诗,度过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夜晚,不亦快哉!

  时光流转,斯人已逝。一份共同的经历也在当下变得愈加难得,弥足珍贵。

  他是纯粹的诗人

  “他是纯粹的诗人。”许多诗歌评论家、诗人、诗歌爱好者都如此评价,“对现代诗探索比较彻底的,还是洛夫。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而且直到晚年还能写得那么好,这是非常难得的。”

  中国新诗诞生百余年,洛夫毕生写诗70余载。今年3月初,在台北,临终前半个月,他的动物诗集《昨日之蛇》出版。

  洛夫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为抒情时期、探索时期和回归时期,描写战争的《石室之死亡》就有着浓烈的西方现代主义诗风。后来,晦涩的文风有了变化,他创作三千行长诗《漂木》,充分展现了他重谋篇炼意又不忘炼字炼句的精心。

  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了《创世纪》诗刊,历经动荡,该诗刊已经办刊六十多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现代青年杂志总编辑、2016两岸诗会“桂冠诗人”获得者雁西就是其中一位。

  雁西见过洛夫先生两次,一次在北京,一次是在台湾佛光山与他同台参加两岸诗会。“在我心中,洛夫先生犹如大山一般的存在,能与他同台领奖,我是诚惶诚恐的,是仰慕的,敬爱的,尊重的。”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追悼会的雁西情难自已,他说自己至今都忘不掉当年与洛夫先生的交流,“时间虽短,但印象深刻,他话虽少,但极具分量。”

  雁西回忆说,当洛夫先生为我写下“我们不但拥有诗歌,也希望诗歌拥有我们”的寄语时,我还不甚理解,近日我才真正悟出:“只有写出优秀诗歌的人,才值得被诗歌拥有。”

  于是,雁西在悼念洛夫先生的诗作中写道:让火熄灭,不再敲门/大片大片的春天排队到了,我们握到了/真的握到了你诗中的暖意……”

  中国著名朗诵艺术家胡乐民带着《洛夫诗歌演诵集》也来了,这是他和先生最为珍贵的合作,一对忘年交,两岸不了情。艺术气质浓郁、功底深厚的胡乐民追忆与洛夫先生在诗歌朗诵中的情缘。而今,穿过胡乐民直击人心的感人演绎,人们无比怀念“一无所惧的躺在时间里”的洛夫。

  读诗、诵诗时,洛夫的音容笑貌,恍若还在。如果一定会在,那一定在他的诗歌里。听上去,倒也是件幸事。

转载自海南日报3月26日文章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